念念不忘的天台
最近看書,竟然從不同書種得到相同印象.腦海同時念念不忘是朋友在銅鑼灣望向Sogo的天台...南生圍附近屋苑舊同事家遠眺舊村和鐵路的天台,還有友人在離島新近買入二樓連天台樓房.
喑戀天空之城
是Stella So及Joe1 Chung的書天空之城引發我將破碎的印像整合,揭發我偷偷暗戀天空之城,亦令我明白為何一再容忍那生在我住單位外牆的植物,讓它繼續發旺.
都市化的代價
馬國明(曙光書店馬老板)新寫有關都市化的書,與Joel Chung透過保麗萊所見的舊區印象竟有對照作用.香港都市化把城市變得更單一.屬於平民的.生活的.有層次.有機的都不斷被取代.Joel的天空之城是舊區的天台屋,豐富混雜.對比,更凸顯經粉飾豪宅屋苑和幻彩詠香江的蒼白.
誰的生活?
城中雜誌建構的上流社會不正正反映香港這種蒼白的文化形態,挺身拋胸,現身Ba1l場,身穿名牌衫,手挽名牌袋,撞衫撞鞋.然而卻看不出人真正的生活---我說的生活,是人與物與自然的互動.人們看到的只是表面的華麗.
都市化有問題?
馬老板的書提及都市化的例子是朗豪坊,它改變社區的面貌,都市化的是一個想像都市,醉生夢死,假借悠閒和提昇生命質素
的夢,將文化當成商品銷售,莫視深層問題,把問題簡化及邊緣化,將麻煩都推到天水圍.
發展是我們城市存在唯一的目的
扎鐵工人事件把都市企圖隱藏的平民的生活推到地鐵,推到鬧市,把陰暗面浮現.政府的高層不積極回應,或許是在催化事件自動達到市民達到的極限,那個甚麼民調不是說香港人大多認為發展應予以優先的嗎?個人在發展大前提下需要犧牲,那可以是一種民意.香港人的夢植根於發展,不是文化.我們可以沒有歷史.沒有人文精神,但不可以沒有發展.在這城市裡,沒有發展,就等如沒有希望,亦等如死亡.
快樂向高求
在急促發展中,植根植得可以脆弱猶如九龍公園的榕樹,城中的人每人疲於奔命,像那困在實驗室一路踏著轉動的輪向前跑的白老鼠,心中想著有日得到維港兩岸豪宅廣告中的天空之城.我們從小就知道香港地少人多,尋找空間,只有向高空發展.我們以為愈高的空氣應該愈清新,沒有沙士和禽流感,那裡我們才可以有安全.天台或許是香港人最能想像得到的天堂.
3 Comments:
天台或許是香港人最能想像得到的天堂
But not my 天台 at Happy Valley, its full of bird shit. I liked my grandma (now dead)'s 天台 in Kowloon, we used to hold a lot of parties there.
Woo, party at 天台
sounds fun!
Yes, many tables too, aunts uncles, kids, everybody, then the mah jong. In those days, families were big and parties were even bigger. Nowadays, I would prob get a police warning from the neighbours complaining about the noise if I hold a party in the Tin Toy.
Post a Comment
<< Home